甘肃丰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省属军工企业甘肃省丰收机械厂(军工代号978),1964-2003年底,甘肃省丰收机械厂一直隶属于甘肃省国防科工办管理。2002年下划平凉属地化管理。丰收厂1964年首建于天水市区暖河湾,因不符合当时“分散、靠山、隐蔽”的建厂原则,从天水市郊迁至平凉市土谷堆镇山区,80年代初实现军转民并列入国务院“七五”调整搬迁的121个项目之一,1992年再次整体搬迁至平凉市崆峒区丰收北路5号。2008年完成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组建了职工持股的市属企业—甘肃丰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9月,平凉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决定由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和河南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收购股权的形式并购重组了丰收公司。2018年6月,平凉市委市政府为了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加快丰收公司出城入园项目建设,对甘肃丰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由原平凉泓源工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现为平凉市基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控股了甘肃丰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底,公司整体搬迁于现址平凉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丰收厂的历史是一部搬迁史、创业史,经过四次建厂三次搬迁。靠的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这必将一直激励我们丰收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拼搏。
丰收公司随时代变化经过了军转民的艰难蜕变。军品时代主要生产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军品生产从1970年正式开始。职工人数1255名。到1981年8月军品生产结束,职工人数增至1620名。十二年共生产五六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165070支,配备维修件9项、25600件,完成国家援外枪零备件13项、35320件。创工业总产值2971.42万元、实现利税328.79万元。
70年代末,中央制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赋予了丰收厂新的历史使命,保军转民,发展民品,成为三线军工企业的必然趋势。1979年12月开始了艰难的民品生产开发、试制、生产、销售的历程。当时全厂1600多名职工发扬三线精神,到1982年全部转入民品生产,先后开发试制了单双人床、落地台灯、折叠椅、锁扣、千斤顶、20型、28型熊猫牌自行车、空腹钢门窗、钢木门、钢模板等50多个品种的民用产品和汽车修理、锅炉维修、电器修理、管道安装等业务。最后选定了门窗这一民用产品。丰收厂曾是八十年代甘肃省乃至西北钢窗重点厂家。钢模板产品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优质产品”证书,这些成绩都来之不易。
军转民后经过4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截止2022年底,公司资产总值15308.31万元,形成了以石油机械、煤矿机械、金属表面处理(镀铬、镀锌)为主的三大产品系列,主要开展以下业务:石油钻采井控设备、井下工具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石油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生产销售煤矿综采液压支架、选煤设备(包括安装)、矿用安全设备、煤矿设备维修服务及镀硬铬等表面处理业务。
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甘肃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第二届甘肃省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平凉市工信委系统“先进企业”、平凉市“五一劳动奖状”、平凉市“工人先锋号”、平凉市“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昔日,丰收厂为共和国的军工事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在丰收厂基础上改革重组的甘肃丰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强党建、抓发展、保安全、守底线,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和良好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努力拼搏。